梅州客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本行”)总部位于世界客都、原中央苏区和国家级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广东省梅州市。自成立以来,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,我行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紧紧围绕做好“五篇大文章”要求,秉持“科技赋能,金融向善”的经营理念,坚持做“特、专、精、美”的新型价值银行,扎根苏区、融入湾区,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稳健发展的客家人的本土银行、湾区银行、数字银行、客商的银行。始终坚守普惠金融发展使命,积极服务实体经济,助力苏区振兴发展,坚持责任担当,积极履行社会责任。全年在开展普惠金融工作、绿色信贷工作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和社会公益工作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,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肯定。
一、总体情况
本行自成立以来,始终坚守普惠金融的初心和使命,以科技赋能、金融向善、做“特、专、精、美”的新型价值银行为战略发展定位,持续优化金融服务,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,提升客户体验满意度,满足更多群体的金融需求;加强绿色金融发展,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,推动经济绿色转型;积极参与公益事业,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,提升社会责任履行能力,为地方经济做出更大贡献。我们将不断完善消费权益保护机制,提升客户服务质量,保障客户合法权益。在报告期内,本行在普惠金融、绿色信贷、社会公益、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积极履行了社会责任,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。
截至2024年12月末,我行资产总额417.90亿元,较年初增加24.08亿元,增幅为6.12%;负债总额389.23亿元,较年初增加21.27亿元,增幅为5.78%;所有者权益总计28.67亿元,较年初增长2.81亿元,较年初增幅10.87%。全行累计营业净收入总额9.11亿元,同比增长20.2%;累计实现拨备前利润6.94亿元,同比增长36.37%;实现净利润2.51亿元,同比增长7.71%;流动性比例为209.70%,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122.65%,不良率为0.97%,全行客户总数突破700万户,各项主要经营指标继续保持增长的良好态势。同时,本行在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、满意度和增强人民群众金融获得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,实现了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的高度契合。
二、主要成效
(一)普惠金融,助推苏区实体经济发展
2024年,我行积极履行社会义务,深入乡村田间地头,为梅州本土农业企业发展保驾护航,支持苏区实体经济振兴。一是积极助力乡村振兴“百千万工程”,紧密围绕梅州特色农产品,推出“农担贷”“惠农贷”等一系列免抵押贷款产品,并创新“林权抵押”担保方式,以更好地满足梅州乡村多样化的融资需求。截至2024年12月末,我行已向24家农业企业累计投放超3.96亿元。二是携手乡村集体,打通乡村金融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充分发挥乡村金融服务站扎根乡村服务群众的前沿堡垒作用,宣传金融知识、开展献爱心活动,促进乡村经济发展,助力乡村振兴,为乡村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金融力量。截至2024年12月末,我行已在梅县区、梅江区、蕉岭县、五华县、丰顺等26个乡镇设立服务站87个。三是全力服务小微企业。为全面落实普惠金融发展政策要求,保障小微企业生存发展,本行积极优化授信审批程序,进一步提高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,截至2024年12月末,涉农贷款余额132.35亿元,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35.79亿元,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。
(二)绿色信贷,赋能绿美梅州生态建设
本行把推进绿色信贷发展工作,提升至可持续发展同等重要的层面。具体事实上,2024年重点围绕支柱产业、重点行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、生态农业等领域的产业升级、节能减排、绿色经济等领域,在符合本行整体信贷投向和行业政策、风险可控、具有经济可行性的条件下,按照绿色信贷原则从信贷投向上积极支持重点产业、领域和客户。一是本行以人民银行总行《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(试行)》为依据发布了《梅州客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》。二是严把准入关,优化资产结构,加大对节能减排、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等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,存量和新增授信均无“两高一剩”行业客户和余额。三是提升绿色金融综合服务能力,强化产品与服务创新,围绕国家和属地政府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战略,本行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获取了较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四是授信客户拥有良好的环境表现,环境友好、环保合格企业贷款余额占对公贷款余额的比重保持在80%以上。
(三)坚持责任担当,投身社会公益事业
本行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大力信任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,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,积极举办及参与各类社会活动,用实际行动诠释 “金融向善”理念,为梅州社会经济人文全面发展尽绵薄之力,展现本行作为金融企业的责任与担当。一是我们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深入贯彻市委、市政府招商引资战略,协同构建引进人才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反向飞地“客商驿站”,协办“联络乡情凝聚力量 助力家乡百千万工程”座谈会,为广深梅三地的资源对接与产业合作搭建平台,共同为梅州的高质量发展聚智聚力。二是依法缴纳税收,严格履行纳税人的义务,2024年累计纳税1.24亿元,纳税总额居梅县区第二,获得“2024年度梅州市梅县区纳税10强”荣誉称号。三是承办“携手奋进 共创未来——2024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暨金融助力苏区高质量发展宣讲报告会”,为苏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智慧与支持,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。四是积极参与和捐助“绿美梅州”活动,为梅州的绿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。五是针对梅州“6·16”特大暴雨,我行党委举办助力灾区爱心捐赠仪式,募集资金以支持灾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,并组织我行志愿者服务队赶赴多个受灾村镇,将满载爱心的生活物资亲手送到近千名受灾群众手中,用实际行动为灾区贡献一份力量。六是支持梅州电视台“转屋夸”系列活动,为梅州侨胞与家乡之间架起连通的桥梁,促进侨胞与家乡的交流与合作;七是承办“数字金融闭门研讨会”,19家民营银行高管齐聚梅州,共同探讨防风险强监管背景下民营银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,为数字金融的发展和如何服务地方实体经济提供宝贵的思路与建议。
(四)服务为本,维护消费者权益
本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持续完善消保工作机制,切实履行消保主体责任。一是强化高层领导。董事会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及高级管理层累计召开14次消保会议,深入研究并指导消保工作。高级管理层全力保障消保资源投入,确保消保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,通过开展“高管消保履职年”活动,推动消保工作全面提质增效。二是优化工作机制。根据最新政策和消费者需求,修订6项制度。全年实施56次消保审查,提出23条实质性意见并落实。开展6次专项检查,问题全部整改到位。三是深化金融知识教育。联动全行各部门,携手多方力量,开展80余场特定主题宣教活动,累计覆盖超30万人次。通过短信渠道常态化宣传,全年发送风险提示短信26万余条。利用梅州电视台《民生820》、南方Plus、掌上梅州等多个平台发布新闻报道30余篇,官网官微同步推送金融知识宣传推文50余篇。开展“金融知识乡村行”活动,依托乡村金融服务站,深入县区乡镇,将金融知识普及至老年客户、乡村客户等重点人群。四是妥善化解投诉。通过开展“高管消保履职年”、消费投诉纠纷溯源治理等系列活动,采取加强合作机构管理,优化投诉处理流程等系列管控措施,化解各类潜在投诉。报告期内,本行受理各类投诉反映和意见建议共3404件,按时办结率100%,有效投诉255件,投诉件投诉处理满意度为86%。消费投诉地区主要是广州、深圳、佛山、珠海等广东省内城市,涉及业务类别主要为个人贷款业务中的催收、息费、征信异议等。五是升级客户服务。启用956115客服热线和短信服务号,上线百度官网认证、百度安全号码认证和手机来电名片认证服务,提升金融服务的安全性与便捷性。报告期内,本行客服中心客户满意度达98.6%,全年收获消费者锦旗8面,表扬信15封。
三、2025年展望
2025年是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。本行将继续秉承“科技赋能,金融向善”的经营理念,深化金融服务创新,提升社会责任履行能力,致力于成为一家“特、专、精、美”的新型价值银行。一是在业务发展方面,本行将继续优化信贷结构,加大对小微企业、涉农领域以及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,推动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深入发展。同时,本行将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,提升数字化营销、数字化风控、数字化运营和数字化经营管理的能力,以科技创新推动业务创新,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。二是在社会责任方面,本行将积极参与公益事业,回馈社会,支持教育、乡村振兴、环保等领域的发展。三是本行将持续优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,加强内部协作与监督,确保各项措施有效执行。利用金融科技手段,实现投诉处理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,提高投诉处理效率和客户满意度。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,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,以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展望2025年,本行将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,不断创新和优化业务模式,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,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。